余石,1957年生于上海。釋名:慧定,字:雲(yún)隱一石,號:玉泉齋、集虛草堂。自幼喜愛藝術,臨素描、寫石膏、畫油畫、酷金石。長期孜孜以求,刻苦探索中國水墨畫的韻味,并將其注入油畫之中,同時強化光與色在水墨中的表現(xiàn)。在追求藝術的道路上博采眾長,逐步形成自己的藝術風格?,F(xiàn)為中國美術家協(xié)會會員。
個展
1999年4月2一7日上海美術館
1999年5月3一10日上海大學美術學院
1999年6月22一26日新疆烏魯木齊
2001年4月23一29日中國美術館
2001年11月8一14日江蘇省美術館
2001年12月18一23日西安美術學院美術館
2002年4月4一16日四川省美術館
2003年11月1一7日上海美術館
2008年3月28日一4月11日韓國首爾松花美術館
2009年5月28日一6月27日上海交通大學程及美術館
2016年8月26一29日上海市文聯(lián)展廳
2017年1月14一19日李可染藝術館
2017年8月23日一30日日本東京都美術館舉辦“國際水墨藝術大展一一余石水墨作品特別展”
2017年9月23日一10月23日西安名都美術館
畫集
2001年4月『余石畫集』四川美術出版社
2002年12月『余石作品選集』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
2002年12月『21世紀優(yōu)秀藝術家-余石』江蘇美術出版社
2003年11月『余石畫集』上海書畫出版社
2005年10月『石畫石說』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
2008年12月『浮生樂水』上海錦繡文章出版社
2015年4月『越野』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
2022年3月“海風”日本日貿(mào)出版社
文集
2007年7月『半白·印記』文匯出版社
傳記
2009年12月『石夢丹青』上海人民出版社,作者:陳云發(fā)
編著
夢蝶一余石水墨畫展集(2017)
中國美術家書法家藝術網(wǎng)編號:206
讀余石《浮云》畫展感言
沈 奇
丁酉秋,得文湛、小楓諸友之邀,拜讀滬上余石先生來西安做《浮云》畫展,一時留戀,親近中倍感適意,遂有了說幾句感想的由頭。
讀《浮云》,套行話品評位格,或可用以法寫意、仗氣愛奇、審美趣味獨到、個人風格顯豁而概言之;若單以個人“玩票”之第一感覺說來,或可一言而比之:“貴氣”!
這“貴氣”在余石,在《浮云》,以及回覽余石畫集《夢蝶》,在在而言,除為藝術者必備之“筑基工穩(wěn)”而“發(fā)揮有致”而得以“心手相宜”之外,更關鍵處,其人本“眼界高”,高而貴之;且“玩心大”,貴而玩之。是故,出手筆墨,自是格高氣貴的了——精神貴氣,語感也貴氣。
欲言具體,忽而想到《尚書·堯典》“夔!命汝典樂,教胄子,直而溫,寬而栗,剛而無虐,簡而無傲”句,借而證之,添些“彩頭”——原話是古之師者教授培養(yǎng)貴族子弟如何貴族的,此處借來說余石之畫何以“貴氣”。
所謂“直而溫”,證之余石《浮云》諸作,可見其畫心素直,卻能于率真中見(通“現(xiàn)”,由“表現(xiàn)”而“呈現(xiàn)”)婉約,復于婉約中見出柔韌——此“貴氣”一;
所謂“寬而栗”,證之余石《浮云》諸作,可見其畫意朗逸,卻能于彌散中見(通“現(xiàn)”,由“表現(xiàn)”而“呈現(xiàn)”)謹嚴,復于謹嚴中見得溫潤——此“貴氣”二;
所謂“剛而無虐”,證之余石《浮云》諸作,可見其畫語簡括,卻能于矜持中見(通“現(xiàn)”,由“表現(xiàn)”而“呈現(xiàn)”)松秀,復于松秀中見得“商量培養(yǎng)”(錢鐘書先生語)而不隔膜——此“貴氣”三;
所謂“簡而無傲”,證之余石《浮云》諸作,可見其畫風簡括,卻能于細切中見(通“現(xiàn)”,由“表現(xiàn)”而“呈現(xiàn)”)風骨,復于風骨中見得“簡者神全”(石魯先生語)而有涵養(yǎng)——此“貴氣”四。
得此四“貴氣”,落于人本文本,自是“玩”而不失專業(yè)風度,“志”而不失灑脫心性,無論語言層面、文化層面、精神層面,皆俗而能雅,雅而能俗,舊而能新,新而能舊,我而能人,人而能我,而難能可貴也。
由是,石(通“實”)之余(假“魚”),聽云夢蝶,一席丹青,可佐茶,可安神,可洗心,亦可敘誼論道矣!
2017年小雪日于大雁塔印若居
余石隨感(序號:209)2022/04/12
歸一
每個人都會做夢,夢中會有許多許多的美好。我也算上一個追夢人,天天生活在夢里。
追夢者,為了美好的夢而努力,堅守著每一份改變而自信,更把人生的希望寄托在每一天的夢里。
我有夢,為了夢,不怕一路走到黑,幾十年了,堅持不息。有時,也懷疑自己是否脫離了現(xiàn)實,有時也困惑于自己的堅持……。
生活中有夢,對自己的夢作了一個規(guī)劃。
2014年前的作品,作了全面的整理,由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了題為“越野”的畫集,希望自己能越野越自強。
2015年-2016年的兩年,主題為“夢蝶”,感悟藝術,可以解放思想。明白求藝,要走自己認同的路。
2017年-2018年的兩年,明確主題為“浮云”,感悟藝術,屬于個人心態(tài)的表現(xiàn)。明白求藝,要樹立自己的審美觀。
2019年-2020年的兩年,主題為“清風”,感悟藝術,體現(xiàn)個人的綜合素養(yǎng)。明白求藝,要樹立自己的價值觀。
2021年-2022年的兩年,主題為“心源”,感悟藝術,不能隨波逐流。明白藝術,反映一個人修養(yǎng)所形成的意識形態(tài)。
藝術之路走到了2023年,我想告誡自己,夢該醒了。人生其實要學會感悟,對萬事萬物的最直接的感應,感與悟是直接的心靈交流,有人做事的全部信息。學會選擇能解決自己存在的問題的方法。并且,學會平衡自己的需求,所求與放棄是平衡能力的標桿,兩者互為存在。
所以,人可貴的是要在有一顆平常心,順其自然,大道歸一。
余石寫于2019年2月5日凌晨
心源
尋找自我、了解自我、解放自我, 自我的存在是藝術活動的開始。
藝術的途中,重點建立在強化對藝術的理解上。明白有我的需要是藝術個性化的自覺。
藝術的選擇,重點建立在自我的認知和認同上,尊重自己的感覺,表現(xiàn)自己的感受不動搖。
藝術的唯我,重點建立在心靈的激情與表達語言的獨特上。搞藝術就得學會不斷發(fā)現(xiàn)外界能夠征服自我心靈的信息。
認知是一個形成自我的過程,更是為了自我精神的獨立過程。但是,自我的存在又會固步自我,不知不覺被綁架了自我。從“浮云”、“清風”系列中感知:追求,是為了實現(xiàn)自己的夢想。選擇,是為了滿足自己的興趣。悟空,人生只是一個過程,一種存在的理由。從“浮云”、“清風”系列中明白:藝術是不以任何形式的存在,藝術歸根于一個人的學識和修養(yǎng),歸及于對特定表現(xiàn)對象的理解和熟悉。要相信自己直觀的直覺,作品才會體現(xiàn)自身生命的呼吸。
尋游四方,大道歸一,藝術不是求來的,不是肯學就能夠得到的,藝術是萬物生態(tài)的靈性,無形無象的存在。所以,要關注大千世界,學會調(diào)整自己、控制自己、最后去放棄自己。我們常說:得意忘形,中得心源。心,萬事之因,也是一切事物發(fā)生、發(fā)展的生命之源,隨源,萬象更心。
更心,已不再是主觀性的表現(xiàn),而是繪畫過程對事物本性在邏輯上的疏理,是心象與物象在一個時間點上的交融,是技法與智慧共同作用的結果,又是數(shù)量與質(zhì)量轉(zhuǎn)換的過程,更是自覺的意識形態(tài)。所以,心源,才是心靈深處真正的本體,本在,一切如來。
余石感悟于2018年3月27日
清風
中國有“兩袖清風”一詞。風,在自然界里,因空氣溫差而產(chǎn)生的風流。人們引用風流,是對社會風俗、風尚的主張?!皟尚淝屣L”對一個人言,表達生活在自我世界里的人,自覺的逍遙姿態(tài),自在的處世人生。對藝術家而言,更將是植入血液里的能延續(xù)藝術生命的細胞。
清風,其實是一種叛逆,是一股自我的思潮,又如和風細雨,吹生著新事物的發(fā)生、發(fā)展、結果。
清風,其實是反理性的思維,是對人們?nèi)粘A曅缘膿Q位思考,又讓人們能發(fā)自內(nèi)心的認同、受納、參與。
清風,其實是自我活動的存在,是在社會活動中對自我的認知,也是自我價值的自覺、呵護、堅守。
清風,其實也是時代進程對自我的改造,對清風留香的希望、想往、追求。
藝術,不是可以任性的,而是通過自己心靈的感知,去判析事態(tài)的潮流,去傾聽不同的聲音。通過自己的實踐,去品味藝術的人生。
藝術,不能脫離自我,要告訴自己該怎么做人做事,才能生活的真實、有效、開心、滿足。
藝術,是要表述自我的情趣,沒有案例可以尋找,更不能隨心所欲。藝術的共性是藝術價值觀的社會性主張。
藝術,不是一層風,而是要經(jīng)歷一個個量變的轉(zhuǎn)換過程,核心是建立自己的審美價值觀。
藝術,不是對事物的描繪,而是表現(xiàn)其感受到的形態(tài)、狀態(tài)。在自己心中的融合后的新生。
新的兩年(2018-2019)確立“清風”主題,給自己一點新的動力,給自己留下屬于自己的那部分。
“清風”主題,是從“浮云”強調(diào)客觀性轉(zhuǎn)向重視主觀性。并用兩年的時間,努力發(fā)現(xiàn)、逐步還原自己。
新的征程,又是一個自我的約定。
2017年9月25日余石寫于去英國的飛機上
浮云
人生,如能行到水窮處,坐看云起時,才會有超脫一景一世界的境象,仿佛一顆心也會隨霧而起,享受自然而然漂浮在天空的感覺。只有在此時此景此態(tài)下,才能覺悟一個道理,入世不能選擇,但可以選擇出世。迷茫生活了六十載,自己的面目是非,自己也不曾想過。坐觀浮云的自在,思想得到了解脫,要學云霧漂四方,在更大的領域里擴展視野,人生要有豐富多彩的經(jīng)歷,有經(jīng)歷才有美好的故事。
往昔,生活艱難中保持著平淡。童年時,希望有一顆糖果,心里就會甜甜的。青年時,希望有一份固定的工作,苦和累都不知不覺的承受。成年時,希望一家人能過日子,算是一種滿足。中年時,希望孩子的生活能好一些,算是一種進步。年老了,希望自己能獨立,算是靠自己走完人生。人生的過程就這么簡單而短暫。一天又一天,一天重復著一天,沒有憂傷,還留一絲希望。
而今,生活平淡中尋求著平靜。在人生新的旅程中,象霧又象云,依戀著大自然,不失自己的存在。在博覽廣闊的天地間吸納生存的點滴。浮云觀天下,學會不斷充實自己。大膽地跨區(qū)域去了解文化的多樣性和藝術的獨特性。學會不斷地修復自己,將個性融入共性,又不失個性的存在。人生有自我、有渴望才會漂得更高,走得更遠。
浮云,一朵美好又潔白的花,開放在一片廣闊的天地間。不管要接受何種改變,百變中保持一顆初心不變,保持寬容心態(tài)做自己。人生不再是以獲得多才算贏,人生真正的贏在于要贏的東西越來越少。所以,集中自己精力的全部,純粹地去做好一件事,一件要付注一輩子心血的事。
新三年「2017年至2019年」以“浮云”為主題,作為藝術創(chuàng)作的思想基座,主觀意愿是繼續(xù)遵循傳統(tǒng),在更廣泛的領域里行萬里路,在藝術天堂的里閱萬卷書。強化自己對藝與術的理解,完善自己意識的形態(tài),創(chuàng)作一些具有個性思想的作品。
藝術在生活中,它不再是簡單的存在,要作深入的了解,要有帶著問題的思考。浮云作為主題,其精神旨在,吸取天地、日月之精華,并努力去學會積累,只有厚積,才有可能保持藝術長青。
余石2017年9月6日于日本東京